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 >第四十五章:发兵潼关

第四十五章:发兵潼关

作者:酆火戏猪猴更新:2022-03-01 06:38:08

    

        伊云听不下去,讥讽道:“杨国舅文武全才,可领兵打败匈奴兵马!”    “你……”    杨瑁没想到伊云会讥讽他。    要知道,在大月氏朝廷,没谁敢这样跟他说话。    “陛下,伊云生有反骨,请下旨,将其推出午门问斩!”    杨瑁向大月氏国王进谗言。    就在这时,镇守弥渡城的国舅杨和很是狼狈地冲了进来。    他“咚”的一声跪倒在地上,磕头哭诉:“陛下,末将丢了弥渡城,请陛下治末将罪!”    杨和的兄弟杨瑁、杨中、杨熊都帮杨和说情:“陛下,段元帅都没能守住春寿城,弥渡城一个小城,兵微将寡,更是守不住了!”杨氏兄弟说这话,听起来没有毛病。    其实,杨和听说匈奴一支兵马来攻弥渡城,他还没看见匈奴兵的影子呢,就弃城逃回都城来了。    大月氏国王自然会听他妻弟的话了。    因为他要不听,那皇后可是会跟他没完。    谁不知道,大月氏国王得了严重的气管炎(妻管严),皇后的话,他是毫无保留地听从。    “杨将军平身,孤不治你的罪!”    大月氏国王向杨和抬了起手,示意他起来。    接下来,商议是迁都还是抵抗匈奴兵马的事。    大多数大臣都赞同伊存迁都的提议。    杨瑁却不赞同:“你们一个个的,都是胆小鬼!那匈奴兵有何了不起的?就那么可怕吗?朝廷养你们这些人,不知有何用?”    “想我大月氏国,有二十多万兵马,我们可用十五万兵马驻守潼关,五万兵马作后军,两万兵马守羊苴咩城,足以将匈奴消灭掉,何须迁都!”    大月氏国王很是赞同杨瑁的意见。    因为他也不想迁都。    羊苴咩城作为大月氏国皇城,历经数代,他不想在他这一代迁都。    那他可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大月氏国王猛拍了下龙椅:“杨将军的提议,正合孤心意。我们不迁都,死守羊苴咩城,将匈奴兵马消灭在潼关。杨瑁将军听令!”    “末将在!”    杨瑁出班领命。    “孤封你为统兵大元帅,指挥保卫都城之战。”    大月氏王此话一出口,在场的人大臣,大都吃了一惊。    他们都知道,杨瑁这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现在大月氏王委任他为兵马大元帅,不只是羊苴咩城难保,大月氏国也完了。    杨瑁听得这任命,心里大喜。    他知道,朝中这班文武大臣,只相信那个伊存,完全不相信他。    他这一次,要重重地打这些人的脸,把这些人的脸打得跟猪脸一样。    要他们以后看见他,就像看见天神一般。    “末将领旨!末将定要将匈奴兵马完全彻底干净地消灭之!”    杨瑁大声表白,他要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听得清清楚楚。    “伊云,何俊听令!”    大月氏王没管下面大臣的反应,接着任命。    “末将在!”    伊云,何俊一齐应答。    “命你俩为前部先锋!一切听杨元帅指挥!”    伊云与何俊互相对视了一下。    两人脸上显露出无奈的神情。    他俩当然知道杨瑁的情况。    如果大月氏王不说后面那句话还好。    他俩在与匈奴兵马作战时,可以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可一切要听杨瑁的,这杨瑁纯粹就是瞎指挥,这仗也就没什么可打的了。    可这是陛下下的圣旨,他俩敢不听从?    “末将遵命!”    两人只得应答下来。    “杨和将军听令!”    “末将在!”    “孤命你为五万后军主将!”    “末将遵命!”    杨和应答道。    杨和没想到,他这次跑回都城来,不但没受罚,反而还升迁了。    当然,他知道,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姐姐。    大月氏国丞相乌天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兵马大元帅必须段元帅大将军来担任,才能救大月氏国于倒悬。”    “还有,后备军主将,切不能让杨和将军担任。据臣得知,他是弃弥渡城跑回都城的。他若是做主将,别说与匈奴作战,恐怕会听说匈奴兵来了,就会跑了,又怎么能作战?”    杨瑁听得乌天的话,怒气冲天,双手直指乌天:“乌天,我就知道你与伊存狼狈为奸,想把大月氏国给断送了。”    “你难道眼瞎吗?没看见伊存没能守住春寿城吗?还要让他做大元帅,是想让他把羊苴咩城一起丢掉吗?”    “我们杨家兄弟,对大月氏国那是忠心耿耿,肝胆相照。我这一次,一定要把匈奴兵马消灭在潼关下。”    杨瑁说到这里,转身向大月氏王启禀,“陛下,请不要相信谗言,我们兄弟定会精忠报国,绝无二心!”    大月氏王听得杨瑁的话,大加赞赏:“好,难得杨爱卿这般忠心,这事就这么定了。”    公子高从探马那里得知了大月氏国的情况。    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月氏王这可真的是跟我送助功啊!竟然用杨瑁做兵马大元帅,还让那个无能的杨和做后军主将,这仗可说是还没打,自己就胜了。”    随即公子高下达指令,大军到潼头下扎营。    公子高带领诸将领,到阵前察看敌情。    看见景山上,密密麻麻,全是大月氏兵马。    公子高对身旁的伍员说:“伍将军,你在本部人马中挑选五千精兵,把大月氏国的主力引下关来,让他们尝尝我们榴弹炮的厉害!”    “遵命!”    伍员领命。    “铁木尔将军!”    “末将在!”    “你率本部人马,接应伍将军。待大月氏国大军来时,就用榴弹炮招待他们。”    “末将遵命!”    铁木尔领命。    “好,着令二位将军在一个时辰准备就绪。”    公子高下达了一道指令。    “遵命!”    伍员与铁木尔回去准备了。    大月氏国潼关内。    伊云向杨瑁进言:“杨元帅,我们应把兵马屯积关内,死守潼关,凭借潼关天险,匈奴兵马是很难攻破的。”    “你不应该叫我们带本部兵马在关外驻扎,匈奴兵若是向我们起攻击,我们很难抵挡得住的。”    “杨元帅,伊云将军与匈奴兵交锋过,对匈奴兵的情况比较了解,你还是听伊云将军的建议,让前部兵马驻扎在关内。”    何俊赞同伊云的建议,劝说起杨瑁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