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二十一章 揭幕

第三百二十一章 揭幕

作者:东有扶苏更新:2022-11-02 10:31:00

    

        夜色深沉,岸上是流动的灯火,湖上是绚丽的灯光,光线夹杂着映入湖中,波光粼粼里是岸上书生佳人们的身影。    距离锦衣卫让金陵震荡的一番动作,已经过了好些天了,金陵的百姓们是健忘的,哪怕前些日子因为锦衣卫气势汹汹的抓人而人心惶惶,也不影响晚秋时节频繁召开的诗会,毕竟金陵士子如此之多,不多开些诗会,他们去哪里扬名立万?    太平世道总让人流连,就算知道北边在打仗,就算知道金陵如此有许多燕王的奸细潜伏着,人们也会下意识忘掉那些东西,享受起当下的生活,毕竟连朝廷都不急,他们有什么好急的?    游船画舫在湖面划过水痕,岸边不设门窗的望楼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中,秦淮河请来的当红姑娘们轻拨琴弦,若有上等诗词,多半也是由她们来传唱的,这次的诗会算是晚秋规模最大的一次,若是相熟的士子做得好诗,自己得以传唱,那也是能有好名傍身,就算以后不再是花魁,也多半能靠这点谈资再风光个几年。    摇摆的折扇,风吹起的轻纱,洒落的酒水,好一片盛世景象。    作为当科进士,已经有了功名在身的才子们自然是这场诗会的中心,一位年轻的进士刚刚离席向另一席的同年们敬了酒,才返回座位,就现桌上端端正正地摆着封信。    醉眼蒙眬中他拿起信,现既没有题款也没有落款,便举起来高声喊了几遍,没有人来认领,便好奇地打开,这一看之下,醉意瞬间消失,他猛然变色站起身子,碰倒了好些酒水,惹来一阵抱怨。    信中不但揭露了朝廷所谓的济南大捷真相,还再度重申了朝中奸臣当道,燕王起兵靖难的前因后果,尤其对于济南城中那人间地狱的模样更是刻画入骨。    作为初涉官场的进士,肯定是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要命的,所以那进士当即失声惊呼,引起了旁人的注意,而当这信件被一位官员拾起时,他的脸色也马上变了。    与此同时,几名丢了请帖荷包的进士正怒气冲冲地赶往应天府衙报案,而几名扮做士子的秘谍司秘谍,已经从怀里拿出许多封了口的信,流窜在各条画舫游船和楼阁之间,大肆散播起来。    信里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上面写的就是刚才那进士看过的内容,秘谍司的谍子并没有公开散,而是利用摩肩擦踵的机会,塞到别人的袍服间、桌案上,然后迅速闪身离开。    这是秘谍司酝酿了许多天的第一次反击。    靖难已经一年了,这种类似传单散播小抄的行径,秘谍司的谍子们还从来没有做过,一是他的作用有限,二是太过冒险,江山稳固时,散播流言是没什么用的,民众们也不关心这个,毕竟世上的道理,从来都是双方各执一词,只看谁的拳头更大,朝廷说燕王篡逆,燕王说朝廷篡改祖制,要起兵靖难,说到底还是要打过才能分对错。    但眼下确实是适合做这个的时机,因为朝廷说谎了。    所谓的大捷,就是燕王打到山东,甚至围了济南三个月?所谓的收复失地,只是因为燕王要收兵休养,消化战果,无力坐拥那么多城池,只能暂且撤退?    北方的大败,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传不到金陵来,百姓们心中起了疑虑,自然就会求证,而当他们现朝廷居然需要靠谎报军情来维系脸面时,整个局面...就会乱起来。    当然,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锦衣卫出京,若是按前些日子的巡查力度,这种事只要敢做,基本就是在给锦衣卫送功劳。    就比如眼下,为了维持今晚诗会的秩序,明里暗里确实有很多公门中人混迹在船上或岸上,重获职责的锦衣卫自然也是来了人的,在现有人私下散传单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回去通知官署,同时准备马上采取行动,但这一点谈何容易,诗会里有五城兵马司的人,也有应天府衙的人,明巡暗部,锦衣卫却根本无权调动,甚至连控制那些船只都做不到。    今日诗会,有请帖才能入场,岸上可以不管,但那些船只却可以控制住,那些谍子既然能在船上放传单,就意味着只要逐个盘查,他们的身份一定有破绽,只可惜岸上传单流传开来,到场的官员第一个反应,就是声嘶力竭地取消诗会,疏散百姓,搜捕奸细,以防事态扩大。    如此以来,锦衣卫的番子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游船画舫靠岸,巡检们四处收起放的传单,四下里人群全都乱了起来,小偷小摸、趁机占女子便宜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到处都是叫骂声,到处都有人打架,公差们忙得乱作一团,而那些到场官员则是急得团团乱转,生怕今日事情处置不当,就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眼下情形,南北大战,与燕王有关的事情,那是一碰一个死,没见前些天有多少官员落了马进了锦衣卫的昭狱?百姓们或许会对真相感兴趣,但他们身为官员,怎么敢在这件事上表明站队和倾向?    而一场令人窒息的风波,就这般由这个诗会,向着平静的金陵传开了。    ……    锦衣卫官署。    裴昔坐在院中,静静地看着站在眼前的两个千户。    北镇千户躬身道:“卑职已经查过了,有人扒窃了礼部给进士们的‘告身’,潜入诗会,偷偷散揭帖,只是到场的礼部官员担心事态闹大,才取消诗会收缴揭帖,以致...诗会散后,已不可能对那些人逐一排查。”    裴昔冷冷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人,南镇抚司千户从怀中取出收缴来的揭帖,娓娓道来:“纸张黄,表面粗糙,这是用竹草筋制成的竹纸,是当下印刷坊最常用的,很难找出出处。”    “字是雕版字,形体笔划应是元朝赵体,是最普遍的印刷用字,想要查源头,无异大海捞针。”    他做了总结:“对方很小心。”    人群密集的诗会,纸张字迹均无问题,揭帖散开来,立刻全身而退,毫无破绽。    裴昔接过揭帖,拇指轻轻摩挲了一下字迹,然后看着那晕染开的墨迹,开口了:“这是松烟墨。”    “每一家印刷坊的烟墨,都是自己造的,或深或浅,均有不同,找出和这墨区别不大的,逐一排查。”    这个时代的印刷,所用的多是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制造不易价格昂贵,民间印刷坊多用松烟墨,也就是用松木烧了刮取烟囱上的黑灰,拌面粉再加酒醋等秘方酵得出的,每家印刷坊秘方不同,做出的墨自然也有区别,从这一点入手,确实能找出点点蛛丝马迹。    裴昔想了想,接着补充道:“金陵城里印刷坊很多,但有家有业的人,是很难被燕王秘谍拉拢过去的,松烟墨至少要埋在地下三年才可成型,他们只有一年时间,所以时间才是最重要的线索,一年之内,金陵城里所有刚换了东家,或者刚开的印刷坊,全部查一遍,再校对烟墨痕迹,宁杀错,不放过。”    北镇千户怔了怔,随即心悦诚服:“是,大人。”    裴昔摆了摆手,两人便准备退出小院,但片刻后裴昔叫住了他们:“等等。”    他皱起了眉头:“不对,不一定是印刷坊...书斋,文房四宝的铺子,卖纸的商行,全部查一遍!”    虽然只是加了几个行业,但需要的人力物力却一下子翻了好几倍,两个千户拱手领命,小院里只剩下了裴昔一人的身影,他抬头看着明月,若有所思。    不早不晚,偏偏挑了这个大部分锦衣卫番子出京巡查的时间点,果然秘谍司还是想着报复的么?    只是这有什么用呢?裴昔很早就想明白了一点,当今陛下可能什么都没有,没有远见没有卓识,更不能上马征战不知民间疾苦,但他有两个字。    那就是正统!    有正统的身份,就有拥戴,就有力量,朝廷的官员士大夫和麻木茫然的百姓都会跪在他的身前,而燕王或许能征善战,如今也像模像样鼓捣出了起兵的理由,但他终究是篡逆,这一点任凭他如何宣传,今日这种揭帖如何散,都改变不了!    文人士子不会投向他,百姓庶民不会支持他,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没法在这延续了上千年的正统二字身前挺起腰!    燕王注定会输,而秘谍司的这番挣扎...看起来是那般的可笑和无用。    只是这前后的反差有些太大,没有人在后面站着,在金陵已经是一盘散沙的秘谍司谍子不会有这样的动作。    明月高挂,裴昔沉默半晌,轻轻地笑了起来:    “顾怀,是你来了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