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四十八章 通往京城的大门

第三百四十八章 通往京城的大门

作者:东有扶苏更新:2022-11-10 10:17:50

    

        时间进了冬天,没仗打的时候,怎么熬过严寒就是个严肃的问题,德州的燕军大营里,朱棣正蹲在炉灶前烤火,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手握十几万大军的藩王,反而更像是个浑身透着颓丧气息的军汉。    炉灶的另一边蹲着顾怀,他捡起块木柴塞进灶膛,伸出手感受着火焰带来的温暖,也没心情主动开口了,这几个月转战北境,从保定打到永平再打到山东,累都快累死了,哪儿还有力气和朱棣找话题聊天。    两个人就这么一声不吭地烤着火,看着炉灶里的火苗跳动,朱棣好些年前就蓄了须,所以看起来还好,顾怀则是一直有刮胡子的习惯,只是这些日子天天打仗,根本没时间管这些,如今下巴上满是胡茬,看起来简直颓唐到了极点。    该聊的话题,这几个月已经聊得差不多了,眼下的困境,两人也都心中有数,可该怎么破局,还是怎么议论都论不出个结果。    没错,胜仗是打了不少,可朱棣和顾怀一点都不轻松,因为折腾来折腾去,地盘还是很小,军队仍然不多,保定永平山东打了很多胜仗,但依旧不能南下一步,尝到了甜头的真定宣府辽东更是没事就去骚扰后方,实在是让朱棣和顾怀都心力交瘁。    尤其是朱棣,此时的他终于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之前战事不明朗,尽心尽力打仗就是了,还不用想这么多,可眼下赢是赢了,却好像比输了还难受,而且这种压力不是某次战事的失利造成的,而是他已经隐约感觉到这种窘迫的情况好像没有终点,打到金陵坐上龙椅的造反活动似乎越来越不可能成功了。    事实上顾怀和道衍也对这事进行了很多分析,朝廷毕竟占领了大明的大部分地区,而朱棣的地盘不过是北平、保定、永平、德州还有部分河间三府而已,而且德州和保定都已经快被打烂了,来来回回易手几次,百姓都跑得差不多了,耕地荒废,论人力资源、物资储备燕军根本没法跟朝廷比,虽然屡战屡胜,但毕竟无法彻底击败朝廷。    三年了,已经三年了,三年以来好像一直是这种恶性循环,打输了就撤回北平招兵买马,打赢了就南下和盛庸平安铁铉等人拼命,但就算是打赢了,朝廷也能依靠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物资储备填上窟窿,然后朱棣又得收兵回北平,继续等待着下一次的南下机会,继续去和那些朝廷将领扯头。    越是复盘和推演,朱棣顾怀道衍就越是绝望地现,如果靖难再这样打下去,总有一天,他们会率领着越打越少的军队被某个将领抓住送去领赏,然后分别屈辱地死去或者屈辱地活着。    所以朱棣和顾怀此时的这番模样也很容易理解了,毕竟失败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希望的丧失。    炉灶里的火很旺,但支撑着朱棣的希望之火看起来已经快熄灭了,还有什么指望呢?盛庸平安这帮人不会让路,身在金陵的朱允炆也不会说死就死,而且朱允炆就算死了,皇位也轮不到朱棣,毕竟朱允炆还是有儿子和兄弟的。    徐辉祖也是极老辣的将领,带着十万大军赴援山东后,几乎一眼就看穿了朱棣的窘境,他甚至都不需要收复德州,毕竟他不像盛庸那样还要考虑给朝廷的交代和一举一动带来的影响,以他的身份地位,军令一下全军都没有第二个声音,只要他带兵驻守山东,朱棣还有什么办法可想?    这大舅子打起妹夫来是丝毫不留情啊。    眼下就是这么个情况,往南过不了山东,往北朝廷又要步步紧逼,这三年虽然把朝廷也耗得够呛,但朱允炆的家底摆在那里,跟朝廷比消耗,不是找死是什么?    进退维谷,真是进退维谷。    最近一直在刮北风,就算坐在营帐里,也能听清呜呜咽咽的风声,朱棣皱着眉头跺了跺脚,正想开口寻顾怀说话,营帐的帘子却被人掀了起来。    朱棣的亲卫递过来秘谍司的谍报,既然有朱棣在,自然是要朱棣先看的,朱棣伸手接过,只扫了两眼,脸上的表情就变幻了一番,随即嗤笑了一声,将军报递给了顾怀。    朱棣这一系列表情不可谓不生动,先是欣喜随后紧张最后变成索然无味,看得顾怀一头雾水,但等他看完了谍报,就明白朱棣怎么会是这么个表情了。    这个消息是从金陵的宫城中送出来的,走的是最隐秘的一条线,因为要保证安全,所以速度慢了一些,今天才到。    谍报很短,只有寥寥几句话,说的是徐辉祖那十万大军的来源,同时表示了京师兵力空虚,如果能趁虚而入,一定能一战功成。    朱棣开口了:“这个叫怀恩的,就是你埋在御书房的暗子?”    顾怀眼前浮现那一夜金陵城里孤坟旁跪着的那个身影,他收起谍报:“是,有秘谍司收买的官员出力,他爬得很快,眼下已经是御用宦官,不只负责在御书房随侍,还是朝会时的小黄门。”    朱棣冷笑一声:“倒是偷看到了紧要的消息...可有什么用?趁虚而入,俺又不是在苏杭,从德州打到金陵,谈何容易?俺难道不知道打到金陵城下就可以一战而定?”    顾怀点点头,这情报虽然重要,但怀恩的想法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朱棣打了三年仗,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可问题在于徐辉祖盛庸乃至铁铉他们都不可能让开一条路让朱棣打到京城的。    毕竟通往京城最大的阻碍,就是眼前的山东,山东自古就民风彪悍,士卒勇猛就不说了,镇守在此地的将领都是朝廷佼佼者,要打过去谈何容易?也就难怪朱棣和顾怀看到这份谍报都这般意味索然了。    于是炉灶继续温暖,寒风继续呼啸,顾怀和朱棣继续烤着火,思考着怎么才能解决徐辉祖和盛庸,但片刻之后,顾怀手里拨弄火苗的木枝就顿住了。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去金陵一定要打山东吗?    人的思维,是有盲点的,很多时候人陷入困境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解决方法,这种情况俗语叫做钻牛角尖,而对于朱棣和顾怀来说,山东就是他们的盲点,尤其是朱棣,大概是在济南遭受的失败给了他太深的印象,让他觉得好像不打下山东攻下济南就没办法碰到京城。    连顾怀都被这种思维影响了,在一天天的军议里,在一次次和道衍书信往来的复盘和推演里,他也慢慢觉得山东是要去京城绕不开的地步,想要赢,唯一的办法就是解决盛庸和徐辉祖,然后直奔金陵。    如果这两个人就这样钻下去,大概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但偏偏今天这封谍报给顾怀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间,让他在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的同时现了这个盲点。    如果把造反的朱棣和顾怀比作想撬锁进门的小偷,那么济南就是挂在门上的那把锁,无论朱棣和顾怀撬锁的技术有多精湛,都没办法解决这把锁,再浪费多久时间都无济于事,而这时候顾怀突然抬头看了看这扇门,现自己和朱棣的目的也许并不是撬开那把锁,而是进入这扇门内,偏偏这扇门--是木门。    顾怀的手轻轻地抖了起来,他突然理解了那些辛苦悟道几十年然后一朝得道的圣人大师们的畅快感觉,他终于明白,原来还可以放弃撬锁的企图,抬起脚把那扇门踹开。    朱棣在一旁看着顾怀突然像是中了风,不由吓得不轻,一把站起来就想掐顾怀的人中,顾怀回过神来,一把扔掉木枝,死死地抓住了朱棣的衣袖,嘶哑着嗓子:“去金陵...不用打山东!”    朱棣愣了愣,看着顾怀像疯了一般拖着自己到了沙盘前,指着一个地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然后慢慢地,他也不敢置信地瞪大了双眼,张大嘴巴,一个藩王一个书生,俱都傻站在原地,为自己之前的愚蠢而感到不可思议。    门被踹开了,通往京城的道路被打开,顾怀看到了通往天子之路的路标,然后他指给了朱棣看。    在地图上,那扇门的名字叫徐州。    ……    建文三年十二月二十八,距离新年仅剩两天,德州城外的燕军大营里,一身黑色铠甲的朱棣站在营账外,死死地看着南方。    他的身后,是燕军在南边的所有将领,顾怀、朱能、丘福、顾成...乃至朱高熙和朱高燧也脸色凝重地站在队列里。    大军整顿的军令,半天前就已经传下去了,放眼望去,所有的燕军士卒都在收拾行囊,穿上铠甲,拿上武器,三年征战,他们已经习惯了服从军令,即使马上就是新年,他们也要再一次踏上战场,开始厮杀。    朱棣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知道这次的进攻和以往并不一样,在半刻钟前,他已经告诉了所有将领,他下定了决心,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进攻。    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将领们,长年的出兵阵仗,这些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张玉、谭渊,还有很多的人,而自己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与其这样拖下去等死,不如奋力一搏!    “打了这么多年仗,俺常常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如今看来,该到时候了,”朱棣缓缓开口,“此次出兵作战,当做最后之决断,有去无回,有死无生!”    他翻身上马,威严地扫视了一眼他的大军和将领,身后的披风被吹得猎猎作响:“出征!”    不成功,便成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