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紫薇圣人情劫 >第二百六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

第二百六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

作者:太极无心更新:2021-03-25 03:11:24

    逍遥子继续说道:“知道为什么不能随意介入三界么?这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大道,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错,你以为是替天行道,殊不知你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人为搅乱了自然法则,这反而让好事变坏事。这世上存在什么必然有其原因,宇宙万物会自动调节三界平衡,合理范围内的调整是正常的,并不需要人为干涉。”

    “老师…”

    逍遥子见凌丽有话要说,点头示意道:“你有什么问题?”

    凌丽说道:“修仙不仅危险,又危害三界,为什么还要修行?”

    逍遥子笑道:“万物在矛盾的相互辨证,在相互否定中发展壮大,当矛盾发展到极点后会回归,逆向发展,最后回归本原,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完成后又会进入更高一级的循环,如此不断螺旋向上或说向前发展而没有终极。宇宙一直在运动,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前进,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都不会停下脚步。为什么要修行?就是因为人与宇宙万物并不完美,矛盾多多。矛盾是痛苦的根源,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排除矛盾,跳出矛盾才会解脱。”

    “佛教说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你说矛盾是痛苦的根源,有不同么?。”林飞说道。

    逍遥子说道:“有欲望便会起心动念,一旦起心动念,人的意识便会主宰自我,便产生执我,潜意识中的真我便无法显现,所以要去除欲望,放下生死与名利。欲望是痛苦根源是从主观角度来说,矛盾是痛苦根源是从客观角度说,这是两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并不矛盾。三界之内永远会有矛盾,所以永远得消除矛盾,让矛盾少到不能再少,最后没有矛盾,便可彻底解脱。不修行则永远在轮回,所以不管有多大阻碍,不管有多危险都阻止不了人的本能去追求终极完美,这也是每个人及社会不停前进的根本动力。

    修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抗魔界。上古正邪大战,时空崩溃,三界俱灭。自此魔界统治三界,人类被封印,一下子回到原始社会。虽然现在宇宙大战已结束,但负面信息和负面能量一直冲击人的身心,不努力你就会被负面能量控制。

    你们已经打开第一道封印,下一步就要进行灵修。

    灵修是灵魂的修行,《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是说如何吸收天地元气的: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土母也。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於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於脐下,守其神於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神子自息,即元气不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气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身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复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元气不离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玄纲》云:纤毫阳气不尽不为鬼,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元阳即阳气也,食气即阴气也。常减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既壮,即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行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之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於斯,然圣人之言,其可…《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