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民国谍中谍续 >第27章 松江城告急,波及整个战场!

第27章 松江城告急,波及整个战场!

作者:王殿军更新:2024-02-24 06:05:40

    

其实在这个事情上,国府内的所有官员都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

众所周知,在常规情况下政略影响战略,虽然战略原本是达成政略目标其中的一种手段,但战争既然开启,就必须先以战略为主,不能用政略这种虚无缥缈的形势反过来牵制战略的实施。

否则就会即失去了瞬息万变的战机,又会导致整个政略上的失败...

这个逻辑乍看起来很绕,但从实际出发确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说白了,手里的实权就是政治资本,无论手中掌握多少军队都是为了维持其统治服务的,首先要保证手里的武装力量,才能一直维持其统治,否则将会本末倒置...又扯远了;

在两军对垒之时,“侧翼”通常不是单纯指“侧面”,可以理解为我军与友军之间的结合部或者“分界线”位置。

实际作战时,部队的侧翼遭到敌军攻击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规情况下见招拆招即可。

至于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则是和敌军的进攻力量、我方预备力量等具体情况有关...

类似这样的战例有很多,最为典型的翻遍史书,排头一个的就属这次,淞沪会战,日军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直插中国军队侧后,造成国军70万大军溃退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日军在金山卫的成功登陆,不是说王自新熟知历史就能避免的,如今战事已经打了将近三个月,可以说双方都已经打出了真火,上海滩每一寸战场的争夺都是踩着尸山血海,可想而知付出代价之惨烈。

金山卫登陆的日军有三个师团之多,战争进行到了这个阶段,若是没有实质根据,谁能保证这么大的调整整个战略。

若提前部署防守七万日军的登陆的武装力量,得派出多少国党守卫力量?

此阶段汉奸横行,根本守不住秘密自不必提,就算金山卫这里布置了可以埋伏日本人的守军,那最少也得十几万或者二十万人的武装...

正面战场吃紧,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上哪在找20万守军开辟第二战场,这就是当时的窘境!

上海滩正面战场上,国军还在执行节节退守的战略计划,在这样大规模的国战面前,王自新的意见,可没有那么大的效果,就算提出来,也仅仅就是纸面上的意见罢了。

甚至前敌指挥部都不会作为正式参考来考虑,别忘了有句话叫,“术业有专攻”!

淞沪战场每时每刻都在死人,双方都打出了火气,这时有人在后边逼叨着金山卫这边空虚容易让敌人趁虚而入,任谁也不会听的。

早上的饭都还没找落,谁会有闲心考虑晚上是吃烧烤还是炒菜...

正面战场都不存在了,哪还有侧翼一说,一个道理,前敌指挥部此时的心情那就是一个字“乱”,就差没把焦头烂额四个字写脑门上了。

前期金山卫这里还布置了三个师防守,但随着淞沪战场上兵员紧张,还从这里临时抽调走了两个师。

这么兵员吃紧的情况下还留下一个师防守,怎么会不重视?

当然,金山卫这一个师,在面对7万来势汹汹的日军,对于守军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谁也没成想,日军还有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支援!

换句话说,金山卫就算布置重兵,日本人试探之后见火力凶猛,对方完全可以随时更换其它登陆地点。

此时已经不是重点在哪里登陆,而是又增加了七万日军主力部队想从国军的侧翼进行包抄。

届时在日军强于己方几倍的重火力之下,这七、八十万的国党大军将全军覆灭这不是危言耸听!

驰援淞沪的这些军队若是全部损失在淞沪战场,可想而知,对抗战的有生力量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生死攸关之际,在没得到南京明确下来撤退命令之前,淞沪战前指挥部只能临时作出调整。

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67军在吴军长的率领下,经松江向金山方向前进,从正面迎面顶住来犯之敌!

虽然明知道此举有以卵击石之举,但别无他法...

就是这样看似螳臂当车的愚蠢的行为,却为陷入险境的几十万中国军队赢得了一个“生”的时间!

突然登陆的日军非常迅速,已经占据了黄浦江南岸,距离“松江城”也只有五公里...

松江城事沪浙一带的咽喉要地,若是日军一旦占领了松江城,就会立即切断几十万中国军队向西或向南的退路,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再这样紧急的时刻,松江城内驻防的部队也只有当地的一支保安队,松江城岌岌可危...

再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指挥部对保安总司令下达死命令,命其全力协助吴军长的67军和郭军长的40军余部,死守松江城三日以上!

郭军长的四十军是一支由四川长途跋涉支援而来的部队,刚从淞沪正面战场撤下休整的残部,一个军的将士,如今只剩500多人!

吴军长的67军,紧赶慢赶终于在敌人进攻之前,进驻到了松江城内,还没来得及部署,迎接他们的就是敌人猛烈的炮火袭击!

随后,日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而守卫松江城的守军殊死抵抗,67军大部士兵在双方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