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盗艺江湖 >第119话 青皮耷拉膀子

第119话 青皮耷拉膀子

作者:我非少年更新:2024-04-26 10:25:06

    

水中的铁链先不要纠结这个问题,明哥提醒大家,离这地下湖越远越好。越往前走,地上的坑洞越来越密集,几个人片刻不敢耽搁,直奔北面的土坡。

越过土坡山脊,前方的下坡上,坑洞的密集程度超乎想象,几乎已然看不出是被什么物体戳的,更像是核爆过后的山坡,一层层叠加的坑洞,翻开的土石连城一条条线,偌大的山坡下方,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气流在这里静止,空气中立刻多了一丝酸腐的臭味。丁晓东盯着酒爵灯,火苗的颜色出现了变化,微弱的火苗不再是幽蓝,就在丁晓东的手中,慢慢变成昏黄。

“尸气”丁晓东轻声道。凝重的脸色说明,此时的尸气已然超出他的预估。工兵铲在手,丁晓东在土里刨挖。

张春来打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眯起眼睛仔细的听。前方黑暗当中,不时传来‘咯咯’的声响,声音很小,仿佛是泳池放水的声音。转念又摸出腰间的饰物,对明哥说道:“这东西真是风铃,里面还有更多”。

漆黑的颜色,张春来捏在手中质地较软,外边的黑锈擦不掉,看不出是什么金属。

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走出不远所有人都大汗淋漓。远处的山坡正面,出现两条蜿蜒的亮线,远远的看去犹如趴在山坡的两条巨蟒,片片斑纹清晰可辨。

丁晓东没行出几步,就乱挖一顿经过的松土。“快看”丁晓东惊呼一声,面前的土堆中,两颗人头滚落下来。

油光铮亮,皮肉已然接近微绿的泥沼水色,厚厚的嘴唇眼角,那是**变质的肿胀所致。沾满稀松土渣,外表湿滑粘黏,整体没有一根毛发,形如发绿的佛头。随着人头缓缓栽倒,成片的黏土掉下,包住皮肉的黏土,已然形成一层壳。

“蜡尸,青皮耷拉膀子”我道。

丁晓东把酒嚼灯放在地上,靠近细瞧。“蜡尸?尸气贴着地皮,数量可是不少啊!”丁晓东道。然而铲子四处挖掘,再没有发现。

邵军急忙问道:“蜡尸不一定是活尸,苏老说过,蜡尸全身都是软乎乎的烂肉,自己站起来都有可能尸解掉”。

丁晓东摇摇头,用下巴颏指我说道:“问他,他了解的比我们都多”。

如果单一指蜡尸,也分为人做和土做两种。土做蜡尸是尸体上的脂肪层太后,在干燥阴冷的地下**尸解的缓慢,表皮和皮肤形成蜡层。人做就是人为的在表面涂腊,保存尸体用这方法还算可以,关键是温度,如果蜡层涂得太厚,地下的温度又不太低,尸体腐烂是肯定的。

我给那个东西起的外号叫‘青皮耷拉膀子’。原因在于蜡尸全身皮肉湿软滑腻,而且**过程中内脏和皮肉都会肿胀变形,骨骼的关节软组织都会脱开。所以从外观上来说,青绿蜡尸的双肩大多是耷拉下来,两条粗大的胳膊就像两根皮条随意摆动。

形成蜡尸的条件很苛刻,湿度温度时间,都有条件限制。湿度让尸体不易脱水,温度低使蜡尸短时间内不能分解,不会分解的时间内就促成蜡尸成体。“假设一个地下大型土坑,处在底部温度较低位置的尸体,上面的尸体受气温和湿度影响而尸解,那么流淌下去尸解水中带有大量脂肪,那么下面的尸体就会被这些脂肪层层裹住,久而久之形成蜡尸,而且还是土做蜡尸”我道。

言外之意,这两个脑袋不是原本就在这里,成体的地方另有他处。

“脑袋和那边无头骨的尸骸,不能联系在一起”李立明道。蜡尸的起尸条件也很苛刻,不可能脑袋掉在这里,身子走到风缺入口前方。这里只有头没有身躯,也许是从上方滚落下来,那边形似巨蟒的山坡上,应该能找到蜡尸身躯。

明哥转回头问张春来,确定里面更深的地方有风铃声响!张春来点头肯定,风铃声响来自对面巨蟒山坡的背面。

山坡上的两条巨蟒,是两条交替盘旋的上山石路,整体没有台阶,白色的石材上面雕有蟒纹图案,线条流畅浑然一体。蹲在石路前,地面和左右矮墙上的花纹都是统一的形状,形如弯月,中间布满阴刻,如此一致,恐怕不是雕工一点一点凿刻。

“古代有一种三个人操作的石刻工具,名称叫什么一致争论不休。就是那种两个人抬着,切削面是金属打造,放在石面上,另一人用锤子砸”李立明道:“那种工具打出的图形单一,用做石碑或者其他装饰石料的花纹錾刻,我认为可以叫图形錾子”。

用手摸去,表面白花花的细灰,很像是长期水流致使岩石内部发生变化,产生的碳酸钙。

空气中酸腐味消失,但是丁晓东的酒爵灯,颜色丝毫没有恢复,反而更加昏黄。往上走的途中,李立明不停用脚碾压这些细白粉末,脚尖不时卷起很多硬块,硬块成片,翻开背面颜色也不是白得晃眼,而是略显土色。

“记号就选在那块石头上,从山坡下来直接就能看到”楠楠说着,收起喷壶最后一个上了石路。

爬上两边的矮墙,尽可能减少张春来的工作,不用再去敲地面。缓缓向上,矮墙外边的山坡满是落下的巨石。李立明凭高度判断,此时大家所处的位置是卫星图上,形如大锅盖的半山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