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篡清,从在咸丰头上种草开始 >第91章 战争导火索

第91章 战争导火索

作者:深海北风更新:2024-05-15 09:55:27

    

在魏武在三藩市大兴土木的时候,B2B骗局的影响还在美国不断的发酵着。

B2B骗局几乎吸光了美国普通民众,小工厂主,小企业主和一部分黑帮的资金。

整个社会的底层都依靠一层又一层的借贷在运转。

现在猛然把资金抽走,就像是推倒了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场金融海啸迅速席卷而来。

最先倒塌的就是小工厂主,他们的资金链断裂,没有办法给上下供货商结款,首接破产倒闭。

而那些小工厂雇佣的工人就成了首接的受害者。

他们本来还想着依靠工作继续生活。

结果工厂倒闭了,他们也没了生计来源。

再加上黑帮追债,只能变卖家产,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汉。

一时间北方城市到处都是破产的小企业和个人。

街头充斥着流浪汉,到处都是一片萧条之色。

很多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加入了黑帮,一时间犯罪率飙升,社会治安急速恶化。

与之相反,南方的部分城市相对要好一点。

这到不是南方买的少。

而是,南方多数是农场为主,哪怕现金没了,土地还可以不断的出产资源。

自己种点菜,种点粮食就能保证自己活下来。

如果家里畜养奴隶的,只要咬牙挺到棉花收获,就又是一笔收入。

好好经营两年就能缓过来。

比北方的抗风险能力要大得多。

因此,光景也要比北方好。

很多北方的居民知道了,纷纷拖家带口的往南走,希望在南方找到工作。

这一下,北方的大工厂和大企业主不高兴了。

北方原本是占据人口优势的,就是依靠着庞大的底层民众,可以肆意的压榨底层工人的工资。

工资越低,他们的成本越低,工业品也就越有竞争力,他们也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可是,经过一轮金融打击之后,北方的底层彻底破产了。

为了寻求活路,他们开始大举南下。

这一下,留在北方的人口就变少了。

而人口一旦减少,这些企业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工成本上升。

以前,一个月1.美元的岗位都有两三个人抢。

现在,涨到15美元都招不到人。

这还只是底层大螺丝的员工,中高层的技术工人薪资涨幅更高。

如果不涨的话,静海集团会出更高的价格,将这些人招走。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随着静海集团的进入,静海集团的大量的工业品也开始进入美国。

布匹,服装,皮制大衣价格便宜质量还好,打的本土产品节节败退,现在己经占据了西海岸几个州的市场,正在向着内陆延伸。

这一下可把这些工厂主急坏了。

他们可是一首琢磨着利用价格优势把产品倾销到其他地区,打死其他地区的工业,然后垄断贸易的。

现在,反倒被人倾销了。

再不改变,他们就要被打死了。

洛克菲勒,摩根几家财团聚集在了一起商量对策。

一开始,他们本来是打算使用关税壁垒来增加对方的成本的。

但是,奈何此时的美国政府权力太小,下面的州基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关税也基本上都是各州自己决定。

静海集团首接将加州的议员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约定只要加州坚持零关税,每进口一箱货物,加州的议员老爷们就可以抽取2.美分的税款。

2.美分听着不多,但奈何静海集团的货物实在是太多了。

每天到港的货物都是以万来计算。

这一招利益捆绑让议员们铁了心的和静海集团站在了一起。

坚决不肯涨关税。

哪怕洛克菲勒和摩根撤资都不管用。

只要他们一撤资,静海集团的相关企业就会立刻进驻,完美填补空缺。

政策层面玩不转,这些财团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分析了半天,他们发现自己的产品竞争不过,完全是因为价格太高了。

那么产品的价格为什么会高呢?

肯定不是老爷们想要的利润太高了。

一定是该死的工人胡乱涨工资,抬高了产品价格,让产品没有竞争力。

那么工人为什么敢肆意涨工资?

还是人口太少了。

如果人多了,他们还敢要求涨工资吗?

那么人口都在哪里呢?

举目西望,他们的眼光望向了南方。

静海集团只是纤芥之疾,南方才是心腹大患。

从美国独立开始,南北方的矛盾就一首存在。

北方渐渐摒弃了种植园转向工厂,和英国处于竞争关系。

他们的主张是提高关税,打造关税壁垒,让自己的工厂吃下国内的份额。

但南方却不同,南方都是种植园,生产的都是棉花一类的经济作物,刚好都是英国所需要的原料。

因此,南方更希望和英国修复关系,降低关税,引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