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最后一座孤儿院 >正常完本,大汗淋漓

正常完本,大汗淋漓

作者:石头睁眼更新:2021-03-29 05:09:25

    经过一百六十天的咬牙坚持,我的第一部网络小说《最后一座孤儿院》完本了。尽管这个不成器的作品数据很低迷,扑街扑得很难看,但我相信看过的读者都会认为它没有烂尾,是正常完本。至少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

    它总字数近八十六万字,意尽而止,留下一些余音,当然更多的是遗憾、教训、经验,还有寂寞中的一点点自我安慰……

    一、自我安慰:跻身少数正常完本者行列

    先说自我安慰的话,目前,在起点能显示的全部一百多万部作品中,五十万字以上的完本作品只有约一万四千部(其中签约上架的是八千部。个人认为对于网络小说来说,五十万字以上的完本作品烂尾可能性较小;五十万字以下完本的,烂尾可能性较大,姑且这么统计吧),占比百分之一点四;起点灵异类目前能显示的全部作品是三万七千部,五十万字以上的完本作品约八百部(其中签约上架的是二百八十部),占比百分之二点二。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起点要写一部五十万字以上正常完本的作品何其困难。很多人因为数据不好,中途放弃,并认为这是明智之举,毕竟徒劳无益的挣扎会更让人绝望。我认为这的确是有些道理的,好比股市及时止损,自我挽救。但是面对这种情形,我心里还是充满了凄惶,仿佛面对残肢断体血肉模糊的疆场。

    当然,我认为还有一种不能正常完本的情形,就是作者功力不济,耐力不足,无法在数十万上百万字的马拉松式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灵感充沛的创作状态,并缺乏对篇章的整体把控能力。

    实际上,写作长篇小说是十分考验才华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好,前面的放,即设置悬念展开矛盾冲突,相对容易;后面的收,即破解悬念开解矛盾,则比较难,更需要才华。

    很多烂尾、太监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情形,开篇或许带着一点灵感触动,加上激情,写得顺利,频频挖坑设计,但到了后面要填坑了,才绌智短,灵感枯废,无以交代,只能放弃。这种作者其实是带有不计全篇,能哄一时是一时的投机性,是不太守文德的。

    大量开篇数据不错,频获推荐,最终却太监的作品,就是这种情况,否则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下去。

    我在上传我这部低迷之作的过程中,出于学习的目的和万分羡慕的心情,跟读了不少这类作品,它们和我几乎同步上传,却把我远远抛在身后,令我望尘莫及,比如一度位居灵异新书人气榜冠亚军的《国宝会说话》《深夜冥品店》,与我同时蚊子推,其后首页、三江、分类强推、各类APP推一路加持的《九品匠师》《鬼界大善人》《地府跑腿员》等。

    有时候我会想,我要是像这些作品这么人气好,频获推荐青睐,该是多么欢欣鼓舞,一往无前啊!太监?烂尾?不可想象啊!

    但我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承诺:不太监不烂尾,正常完本,所有的坑都会完美填上,不耍流氓,讲文德……我必须兑现这个承诺,我有生以来都接受了这样的家教和师训——为人诚实守信,不违约,有担当!我不能在第一部网络小说上违反这个从小受过的教育,虽然这个领域早已违约成风。

    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心态,我把这部人气寡淡的作品正常完本了。这一刻,我大汗淋漓,心情复杂。

    二、为安放自己的梦想而写

    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老实说,绝非一时起意的冲动之举。

    我从小视写作为生命,以写出优秀作文、优秀作品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写作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写作这部不成器的网络小说也是如此,大约2016年开始构思,耗费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写出20万字的大纲,然后在起点“三月三上巳祭灵异征文活动”的召唤下,今年4月底按大纲写作上传至今。

    不用说,这部小说凝聚了我的很多心血。我把我个人从小的梦想、长大的遗憾、成年的思考,以故事的方式,大体都安放进来了。

    首先,它源于我小时候阅读《聊斋》的体验。那是一个读完了初一的炎热夏天,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何满子选译的白话《聊斋故事》,立刻被深深吸引了,那种诡异变幻的故事、跨越生死的奇情、虚构与写实融合的风格、古雅凝炼的笔法,都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

    我十分羡慕能写出如此作品的手笔,当然也羡慕里面的男主角乔生、孔雪笠、杨于畏、王子服、冯相如、宁采臣……美好的艳遇加上人鬼奇变的历险,令我内心充满了神往。

    恰恰就在我读《聊斋故事》的同时,邻居家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溺水身亡,生平头一次感受到死亡如此贴近。我在家乡阴暗的百年老宅里一边翻阅《聊斋故事》,一边想着同伴之死,隐隐觉得有莫名的凉风在周身回旋,吹动汗毛竖立,脊背发冷,心跳怦然。这种阴森的感觉却让我对手里的书、书里的人鬼角色越发爱不释手。

    这是根植于少年时代的奇妙记忆,它从此令我怀抱了一个很多年都无处安放的梦想。

    等到上大学,我读到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及此后顾诚的《南明史》等。历史巨变的景象就像视频按下快进键,那么剧烈变动目不暇接,其间吴三桂、朱由榔(永历)、李定国、孙可望、郝永忠、李来亨等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这些特定人物在历史上做出的特定选择,与此后中国命运的走向,乃至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处境,都毫无疑问存在因果链。

    那么,如果他们的选择不是这样的,而是另外的,我们今天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呢?这实在是个很微妙很神奇的话题。

    可惜一般都认为历史不存在如果,历史的遗恨无可弥补,因为时空是不可逆转的。

    同样无法弥补的还有我的高考,尽管我的考分可以上全国排名前五的名校,可是由于当年实行估分填志愿的制度,我大大低估了自己的成绩,填了一所排名十几二十位的南方院校,引为终生遗憾。

    就这样,聊斋人鬼奇情、明末历史遗恨、对时空秩序的思考、我的高考遗憾……千头万绪孕育心中,驱动我生出各种想象,在梦境和文字里弥缺补憾。其间我还研读过道教的著作,利用从事电视采编工作的便利去龙虎山天师府拜访过张金涛会长,寻访过老家江西南丰问花树通阴阳的乡村巫师,阅读了《宇宙的奥妙》《时间简史》《宇宙的琴弦》等科普读物。

    这些阅读和拜访似乎让我的想象找到某种依据。我决心要写一部历史与现实相勾连,主人公历经艰险,奋力弥补历史和人生遗恨,并体会人鬼奇情的作品,来安放我这些从小到大的梦。

    三、求助与反省

    作为在纯文学的浸淫中成长的作者,自然而然用的是纯文学写作那一套。似乎不习惯,也许兼有看不上类似帖子的口水式网文笔法。

    加上自认为自己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丰富,思维逻辑严谨,不乏想象力和篇章把控力。于是就有了一种现在看起来不自量力的冲动——用纯文学手法表现大众化题材,开辟雅俗共赏的网文新路子。

    这样,从一开始就抛弃了所有网文套路,无视网文作者们心心念念竭力追求的爽点、升级、各种流……

    文字上呢,尽量减少可有可无的字句,不拖拉不说废话,竭力规范、简练,这一来便书面化了,给习惯了流畅口语的读者便留下了半文半白的生涩感。

    这样的操作,扑街是毫不奇怪的。

    虽然此前有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惨淡之极的数据时,我还是又羞愧又惶恐。这书从一开始到现在接近完本,基本上都处于单机状态,从来没有过显著的读者反应。好多次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一个假网站。

    老实说,我从小到大没有在写作上遭遇过如此挫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