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护眼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超级霸主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局平定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局平定

作者:儒刀更新:2021-03-18 09:29:00

    第二百三十七章大局平定

    凌云在安风城遥控指挥着辽东与益州的战事,两处战场一直都是捷报频传。对于益州刘璋,凌云决定拿他开刀。

    若是收服刘表之后,刘璋选择归降,凌云还是会接受的,只是待遇绝对不会如刘表那样好。顶多会给一县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但刘璋的坚持让凌云极为震怒,因为他死不归降,耗费了凌云的大量人力物力,延缓了他统一天下的进程。

    现在刘璋看着不行了,才想起归降,这是凌云所决不允许的。那么多城池都一个个拿了下来,凌云不在乎多拿一个成都。

    然后正当赵云意欲率军攻打成都城之时,城内突然发生叛乱。刘表的部将法正率军杀了刘璋,打开城门向赵云归降。

    凌云不接受刘璋归降,但却接受其部将的归降,而且成都的军士多是保护刘璋的近卫兵马,多不曾出城与赵云有所交锋。

    法正这人也够狠,他担心刘璋的家人以后报复,指挥叛军将刘璋的家眷和亲信全部屠杀,制造了轰动成都城的惨案。

    实际上法正也是揣测了凌云的心理,替凌云完成了这一动作。

    刘璋一死,成都城被破,整个益州城尽落于凌云之手。

    凌云令赵云在益州之地进行休整,将益州分为两部,分别由满宠和徐晃镇守。

    此时已是春季,凌云的律令在益州各县迅速展开,北方源源不断运来粮食等物资。救济因为战乱给荆州带来的动荡和贫困。

    益州是大汉十三州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反而这里人口稀少。虽然由于地形、地势的关系,可耕种土地只占领土面积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庞大的土地基来说,土地还算非常充足。

    凌云创造了一个平和的环境,鼓励当地百姓耕种,更从北方运来了大批的种子。有了凌云的救济,又给了百姓耕种的希望,益州的局势正逐步走向稳定。

    而此时,凌云派往交州的使者已经踏上了交州的土地。

    实际上凌云早把目光放在了交州上,交州处于大汉版图的最南端,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土地面积也很广阔,在东汉末年,是十三州中最为平静的一个州。

    只是在后来魏、蜀、吴鼎立之后,交州归东吴孙权所有。

    因为交州没有被战乱所荼毒,经济发展一直稳定,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大批避难的豪杰、名士赶往交州。此地也算是人才济济。

    对于北方大战四起,凌云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天下,交州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仿佛根本就不曾发生过这些事似的。

    所以凌云把交州放到了最后,当然也有地理位置的关系,但凌云打下荆州之后,其领地已经和交州接壤,已经具备出兵的条件。

    凌云却依然没有动作,只是把南方的全部兵力都放在了益州。但是大量的探马已经深入到交州各地。

    在益州还没最后收复的时候,凌云的使者已经在荆州南部整装待发了。只等益州拿下之后再处理交州问题。、

    信使带去了凌云的手书,主要是先礼后兵之意。

    凌云在信中说,天下分裂已久,百姓不堪战乱之苦,我自替天行道,兴仁义之师,以天下苍生为己念,重铸江山。

    如今天下各地大多平复,唯交州之地尚属割裂状态。自益州平定之后,本公虽想连续挥师南下。但恐交州民心望归,徒劳远师,惊吓百姓。今修书一封,望士燮率众归降,尤可为一郡之首。否则悔之晚矣。

    书信中语气还算平和,但却暗含威胁之意。而且明确提出交州牧士燮若归降可为太守之职。官职虽小,却是凌云的真实想法。凌云也是想以信试探士燮,看其想法到底如何。

    赵云仍在益州驻军,便是为攻打交州做准备,只要士燮没有归降的意思,他会立刻令赵云挥师南下。

    如果给士燮管理整个交州的权限,凌云士燮有十成希望会平和归附。但他不想这么做,交州距离幽州太过遥远,如士燮依然控制整个交州,如有异变发生,凌云不好掌控。

    这就如同清朝时的三藩,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就占据了此时的交州和益州之地,对大清构成了威胁。在康熙皇帝裁撤三藩之时,三藩皆起兵反叛,让康熙花费了许多气力才得以平定。

    凌云既然这段历史,而此时的士燮与吴三桂亦多有相同之处,所以凌云绝不会允许这样的隐患存在。

    据凌云所知,现在的士燮已高龄,有一弟弟名士壹、士徽。士燮年迈已无争雄之心。然而士壹与士徽则有问鼎中原之意。只是被士燮阻拦着,二人才没有异动。

    这封书信对谨小慎微的士燮或许管用,但若等到他的弟弟或掌握交州时,恐怕一场兵戈再所难免。

    当然了,这些都是凌云的猜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